村网通总站 下沟村 219204.nync.com 欢迎您!
增兵,增兵,再增兵! 从7月下旬开始,印度就不断向中印边境增兵,同时,大批军需物资也被调拨到印度在中印边境前沿的基地。 8月8日,印度国防部先是紧急追加了2000亿战争经费,而后又批准了陆军一份针对山地作战所需的物资清单。 树欲静而风不止。 可以说,中印边境危机随着印度不断的“挑衅”举动,再次滑向崩盘的深渊... 莫迪赌上国运:大印帝国命运在此一举 中印实力对比一目了然,一旦开战,谁胜谁输全世界都明了。 所以就有很多人纳闷:中国近期的表态已经做到了仁至义尽,为何印度还要把局势带向深渊? 这个问题,看来,还得从莫迪和印度国内说起。 可以说,印度国内从经济形势到安全形势再到外交形势,完全是一塌糊涂,已经走入了死胡同。这个锅,还得莫迪来背。 2016年末,莫迪政府颁布“废钞令”,实行的货币政策。 现在看来,被莫迪视为“国策”的货币改革,并没有取得任何效果,反而把印度拉向了崩溃的边缘。 2017年才过半个年头,莫迪的“废钞令”的后遗症就以爆炸式的方式迸发。 一方面,“废钞令”使得占印度三分之二的底层民众极度恐慌,引起了社会动荡,导致印度经济直线下滑,失业问题严重。 另一方面,莫迪推行的货币改革极大触动了各邦的既得利益者。而这群既得利益者就以煽动民众情绪的方式,来对抗中央政府的政令。 8月10日,也就是前天,印度第一大城市,孟买,“沦陷”了。 据新德里电台报道,孟买今天涌入超过90万人参与游行示威,把孟买市的街道围得水泄不通!孟买的交通彻底瘫痪,包括金融行业在内的大量店铺关门歇业! 而导致这轮示威游行的根本原因,就是莫迪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新德里电台的报道 作为印度第一大城市的孟买,在“新经济政策”的浪潮下都快撑不住了,其他城市的状况只会更加恼火。 由此可见,印度内部矛盾已经快到了一个临界点,再不释放,印度自己就把自己玩死了。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国家释放内部矛盾有且只有两个方式。 一是通过自下而上的革命,通过暴力手段夺取政权,实施行的法令,以达到大多数国人的需求。 孟买大游行 二是内部矛盾外部转移,塑造一个外敌,通过对抗外敌的形式团结国内各个阶层,从而缓解内部矛盾的爆发。 很明显,在印度即将玩死自己的尴尬情况下,莫迪选择了第二种解决方式。而中国,就是一个最佳的“外敌”。 在“中印即将开战”的模糊概念下,“中印危机”成了印度国内主要矛盾,印度内部矛盾自然就掩盖在“中印危机”这个大环境下。 莫迪:大印帝国命运在此一举,拜托诸君了 所以,拖着不撤军,也不开第一枪。对莫迪来说,是当前对内对外最好的方法。 话说回来,很显然莫迪这个玩法只是权宜之计。 中国绝不可能允许印度士兵一直在中国领土上,等中国清场那天,莫迪就会知道锅儿是铁做的了。 印度悔恨干蠢事,枉为中国做嫁衣 不论是从中印目前的关系出发,还是从实力对比出发,印度都没有理由这么大胆的公然侵犯中国主权。 到了目前这种骑虎难下的程度,印度肯定是后悔莫及。 其实,印度最后悔的恐怕还不是越境,印度最后悔的是此前干的一件大“蠢事”。 那就是近年来在中印边境一侧大修公路桥梁,据说已经修了数千公里。 这么大的动作,现在想后悔都来不及了。 试想一下,印度往中印边境修路,中国也同时在往中印边境修路。最后的结果会是什么样? 那就是双方的道路对接! 一旦道路对接,对印度来说利弊各半。 往好处说:这当然有利于边境地区的发展;有利于增强两国边境地区的沟通与交往;有利于增强两国的友谊和友好合作。 可如果往坏处想,那问题就大了: 一是边境交往增强,印度的边民以及藏南地区人民可以更便利的看到感受到中国的快速发展与强大,也就是更容易感受到中国的影响力。 这是印度方面一直不愿意看到的局面。 也正因为如此,印度才一直不在有争议地区大搞建设。 近几年,中国的崛起呈现势不可挡之势,特别是一带一路建设以及中国与南亚国家的关系发展迅速,使得印度有了强烈的危机感。 中国在边境地区的道路建设,自然的就会激发印度的联想。 中印同时修路,印度想不对接都难。 一旦发生冲突,表面上有利于印度调兵遣将,实际上却有可能被中国利用来长驱直入。这等于是给我们收回藏南打击印度腹地进行战略投资。 因此,印度这个后悔药没法咽,只能是硬着头皮赌上一把。那就是—— 不惜一切代价,阻止中国在边境地区修路! 结语 中印洞朗对峙这件事,将会像剥洋葱一样,越剥越小,越剥越小——剥完了,里面啥也没有。 针对此事,中国就一定要放开手脚收割印度。 在整个中印边境线上我们过去照顾印度情面不方便做的事情,现在要赶紧利用这个机会全面放开手脚去做。 该修的道路,高铁,哨所,驻军后勤等基地,机场......要利用这个机会全面开工建设。 可以卖给巴基斯坦的武器装备档次再提升一下,多签几个武器大单。 总之,势比杀狠! 近几年,网上有一句话开玩笑的流行语叫:“看到祖国这么流氓我就放心了。” 所以同胞们应该放心,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 建国以来,凡是不把中国放在“眼里”的国家没有一个有好下场,这次也不例外!